第十三章-《花落半秋》
第(1/3)页
还别说,李向阳水平真还行,消息发出去半个月就登报了,王楚看着报纸上自己的名字,颇有成就感,写作劲更高了。
李向阳很希望王楚成长,拿来一个相机,“作为一名通讯员,要深入基层,用相机记录你所看到的,将它变成你手中的素材。”
“我可不喜欢出门,我也不是专业人士,去采访人家,会遭人家嫌弃的。”
“这就是你不对了,你要突破自己,敢于尝试,要不然哪儿来的成绩?”
话虽这么说,但王楚还是不爱出门,自然也获不到素材,她所写的新闻全凭李向阳提供,有时候发来一张图片,他就要求写出一篇新闻。
王楚收到第一笔稿费的时候在半年后了,八张稿费单,不足两百。“我该怎么花这个钱?”她勾起嘴角,“团场这个地方连搓一顿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“这钱你留着,下次出差我带你吃火锅。”李向阳说。
“是个好主意。”王楚收起了钱道。
王楚觉得自己没见过世面,就连大城市都没去过,只有从电视剧里了解到所谓的城市。她从小在团场上学,结婚,生孩,唯独路过的地方就是兰州,定西城算是她转过的城市。
图木舒克也算得上是一座城市,但这座城市从2004年挂牌成立,近十年时间,市内居住人口不足三万人,最繁华地带除了金冠超市商业圈繁华之外,便无处可去,零零散散建了不足二个小区,城市房价不足五百元,偶尔去市里转转,也吃不到极好的美食。
在团场,这个尘土飞扬的地方,一年四季有刮不完的沙尘,吃不完的土,夏天烈日暴晒,还好,冬日不是很冷,从立冬到冬至就冷一个多月。王楚还是比较喜欢夏日,无论多热她都能受得了。这里没有一个像样的饭馆,没有ktv,没有歌舞厅,没有娱乐场所。只有小吃店、早餐馆、饺子馆、牛肉面馆。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这里竟然还有挂羊头卖狗肉的理发店。
不知道是偏见还是思想保守,王楚觉得这样的店玷污了净化过的空气,也玷污了女人一生的贞洁。甚至,对那片地方也充满了反感和厌恶,就连从身边走过,她都觉得是脏的。那些涂抹着大姨妈颜色口红的女人,穿着一公分高跟鞋,超短裙子,三四十岁不说,还长得又老又丑。
“漂亮的女人都去哪儿了?”王楚有时候忍不住问李向阳。
“漂亮的女人都去了大城市,这些被淘汰的劣质产品,只适合留在这里。”
“你觉得什么样的男人会去那种地方?”
“哼!”说起这个,李向阳比王楚还反胃,“这种女人脏死了,谁会去那种地方。”
“你看人家穿衣打扮,没人去怎么会有钱穿那么好?”
“说得也是。”李向阳点头,“反正我。”他肯定地指着自己,“是不会进那种地方,死都不会。”
这句话在后来徐小冉那里得到了证实,她说,“姐,你还别说,我们村上的小姑娘都干这个。”
“真的假的啊?”
“当然是真的了。”徐小冉解释,“如今的社会,有几个男人见漂亮女人不心动的?”
“那不见得。”王楚解释,“我看李向阳不是那种人,那种女人多脏啊?染上病就不得了了。”
“你不要小看了这些人。”徐小冉说,“有了这些人,你知道中国强奸率下降多少吗?你知道这些女人解决了多少空虚男人吗?”
“你意思是女人干这个很光荣喽?”王楚怒目以待。
“这不是光荣,这是社会现象,外面的世界到处都是这些人,我见过成了家的女人出来打工都干这个,自家的男人都知道,那你怎么去批判这些人?她们也是为了生活。”
“为了生活?”王楚极度不能理解,“捡垃圾也可以生活,摆摊也可以生活,挣钱的门道千千万万,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?”
“行行行,姐,咱不争论这些了。”徐小冉认输了,凄惨的败在了王楚手里,“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,不去讨论这些与我们无关的事情”。
王楚无法认同徐小冉的观点,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了谈话,但她很想知道李向阳对漂亮的那些女人究竟有没有想法。
这点也在李向阳出差后得到了证实,王楚进城的愿望没过多久就实现了,李浩然扔给了婆婆,和李向阳干净利落的出了门,“你看,还是有婆婆好吧,出门不用带拖油瓶。”他自信满满地说。
“那是。”王楚不反对这句话,“要不是婆婆,生下拖油瓶,哪儿来的时间写小说?更不要说随时出门去城里潇洒了。”
王楚第一次到这座城市,这个城市没有想象的那么好,没有大都市的繁华,没有高楼大厦,没有拥挤的车辆,就连夜晚的谧灯都没那么耀眼,一切跟电视剧里截然不同。但步行街人潮拥挤,各饭店和摊位人山人海,特色小吃应有尽有,她尝遍了大闸蟹、螃蟹、火锅、夜市小吃,商场衣服也让她看花了眼。
李向阳还带王楚去了这里的古城,据说这座古城有六百多年历史了,古城住着近十二万多居民。从廊道走去,工艺品应有尽有,弹奏冬不拉的小伙,陶瓷制作现场,小吃烹饪,各种首饰让人眼花缭乱。古城由于年代久远显得有些沧桑,但热闹一点也不缺,他们品尝了烤鱼、奶酥、面肺子、胡辣羊蹄,还有特色凉皮。
不足两百的稿费,王楚只够付一次吃夜市小吃的钱,不足一个星期,两人挥霍了李向阳一月多的工资。此刻,她才感觉到花钱如粪土,也额外地感受到了他的难处和压力。一个小小的城市,消费水平不亚于大城市,她并不喜欢生活在城市,也不喜欢买那些名牌包包,昂贵的衣服,还有金银首饰,但偶尔一次奢侈的消费,让她对今后的生活重新画了界定。
第(1/3)页